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母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媽媽若拎不清,容易把娃養成最恨你的人

像我們這樣需要努力工作的年輕人,房貸、車貸、工作的壓力、教育孩子的辛苦,這一切都是需要你去打拼,真的是很辛苦。當看見身邊有已經退休的人,我們都很羨慕。他們可以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有足夠的休閑娛樂時間,生活多么愜意幸福。

我婆婆的一個朋友,和婆婆一樣,是一個退休的教師。按說也是過上了有錢又有時間的幸福生活,可是她偏不。每一次她都和婆婆哭訴,自己的孩子太不爭氣了,自己老了也不能松心,命真苦。

圖片

這位嚴阿姨有一個獨生子,大學畢業以后就參加了工作,后來一名工程師,也娶了媳婦兒,生了一個可愛的兒子。可是,他們家的生活是過得雞飛狗跳,兒媳婦最后帶著孩子回了娘家,而兒子直接對這嚴阿姨說:“我恨你,就最你拆散了我們這個小家!”

到底為什么她兒子會說出如此“不孝順”的話呢?

原來她兒子小兩口組建了家庭,可是這嚴阿姨還是要和他們住在一起,幫忙帶孩子,這原本也沒什么。但這嚴阿姨有一個毛病,就是看不得兒子做一點事情,只要兒媳婦兒讓她兒子看會兒孩子,她趕緊把孩子抱過來,兒媳婦兒讓兒子洗洗碗,她就趕緊說:“一個男人家,不能進廚房,還是你去洗吧。”

圖片

兒媳婦和兒子的生活,她事事都想插一腳,她眼里心疼兒子,希望家務活兒子不要沾邊,自己不干就讓兒媳婦干。

可是,兒子總是搶著去替媳婦兒干活,嚴阿姨很生氣,總是怒斥兒子沒有,“沒有出息,怕媳婦,娶了媳婦兒忘了娘。”鬧得小兩口也經常發生矛盾,兒子也經常埋怨她,不想讓她參與自己的小家庭。后來,兒子直接下了逐客令,說:“恨她!”

這樣的老人就是有點糊涂了:你的孩子從一出生就是獨立的個體,等到他長大了,媽媽就算再愛兒子也得慢慢地退出孩子的生活,如果拎不清,很可能把孩子培養成最恨你的人。像樓上嚴阿姨的例子就是前車之鑒。

圖片

凡事父母以愛孩子的名義,過多參與孩子的生活,孩子過得反而沒有那么好,甚至把孩子的生活搞得一塌糊涂。為什么這么說呢?

首先,父母管得太多,孩子容易變得沒有主見。

孩子小的時候,需要父母的照顧,但是如果我們一直不放手,生活上照顧孩子太多,孩子就會形成對父母嚴重的依賴性,生活自理能力差,沒有主見,像“巨嬰”、“媽寶男”都是對這一類孩子的形容。

圖片

其次,父母強硬插手,孩子容易叛逆。

當孩子漸漸地長大,他就會自然而然地產生自己的想法。如果我們還是想要管得很多,孩子就會很反感,容易變得叛逆。

最后,父母和孩子的親子關系反而更差。

現在的年輕人都希望過自由、自主的生活。特別是當孩子成家立業以后,父母過多干涉孩子的生活,有時候會讓彼此之間產生更多的矛盾。所以,年輕人成家以后分出去過日子,是大多數家庭的選擇。

父母和孩子之間是一起出發的旅程,但在旅途中,彼此都有選擇不同風景的權利,才能是一次愉快的體驗。

圖片

養育孩子的過程中,父母這樣做,才是最正確的方式。

父母不要過多給孩子做決定,學會逐漸放手。

當孩子逐漸有成熟的自我意識,父母就應該把他自己的事情,逐漸讓他自己做決定。比如,孩子喜歡什么興趣班,孩子高考選擇什么專業,將來想要從事什么工作,找一個什么樣的人做自己的另一半,不是說父母完全退出孩子的生活,而是可以引導孩子,給他們自己的意見,讓孩子參考,最終的決定權還是在他自己的手里掌握

圖片

父母逐漸放手,從小事情一步步到大事,孩子才能逐漸成熟。

父母要接受孩子的現狀和自己理想的不同。

每一個孩子都是不同的,“學霸”父母也有可能會生一個經常考試倒數第一名的“學渣”。父母想要把孩子培養得更好,讓他們有更好的生活,這是可以理解的,但是父母也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一些特質,比如有的孩子就是比較內向,不管你怎么訓練,他也沒有辦法變得開朗。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和短處,父母要學會接受孩子的一切,并且去發掘孩子的優點,讓孩子成為獨一無二的自己。

圖片

孩子的生活,應該由孩子自己負責。

小時候,父母要負責撫養、教育孩子。當孩子年齡逐漸大了,孩子過得好不好,都要由他自己負責。一個孩子懂得為自己的行為、決定負責,才能為了自己的未來去努力奮斗。挫折讓孩子成長,也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勇敢。

襁褓里長不大的孩子,溫室里長不高的大樹,父母的胸懷有多大,孩子的未來就有多么寬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