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爸爸媽媽——你們什麼時候回來?

 

美麗的天堂村迎來了拍攝公益歌曲MV的劇組,女明星萱萱因天堂村艱苦環境使她叫苦連天并幾次與導演產生矛盾。就在導演罷工,萱萱決定自己拍攝MV的過程中,她發現那個每天默默等待并追趕著郵遞員的聾啞女孩小花更加適合作為MV的女一號,并幫助小花找尋在城里打工的父母。正如萱萱所料,劇組將MV女一號換成了小花,使得MV歌曲大獲成功,借助MV來宣傳留守兒童這一話題也引發了社會的關注。
留守兒童寫作文吐心聲——“眼前是一片灰黃”
“回憶起自己的童年,眼前爸媽的影子是比較少的,眼前是一片灰黃。五年級時爸媽在家里,我們離學校很遠,每周放學回家我爸都會在半路上來接我,這陣子我很快樂。我的家庭就是這樣,沒有紅,沒有綠,眼前只有一片灰黃。”
“每一個孩子都需要愛,如果沒有愛,你會有勇氣快快樂樂地生活嗎?”
“我想要的那種家庭,父母不會在(再)為家庭的生活開支問題而苦惱,而會抽出時間陪我,能重視我的學習問題和行為。”
“現實就是現實,世界沒有如果,也不會有如果,我與其在這里幻想,不如來珍視這與我想象中完全相反的世界。”
公益組織“上學路上”與留守兒童朝夕相處100多天,紀實作家關軍用筆記錄下了孩子們眼中的“我想要的那種家庭”,也就是上面的幾段文字。原本嘻嘻哈哈與普通孩子沒什么不同的留守兒童,在作文中的幾段簡短文字就表露出了他們內心的痛苦與壓力。
據全國婦聯最新調查顯示,全國有農村留守兒童6102.55萬,占全國兒童總數的21.88%。大約有34%的留守兒童有自殺傾向,19%的孩子做過自殺計劃,9%真的實施過自殺。另外有70%以上有程度不同的心理問題。
關于“留守兒童” ?我們了解的還太少
《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對云南、廣西、貴州、山東、河北、甘肅六省農村地區的兩千多名留守兒童進行問卷調查,分析鄉村留守兒童真實的生活和心理狀況后指出,全國6100萬留守兒童中約15.1%、近1000萬孩子一年到頭見不到父母,即使在春節也無法團聚。有4.3%的留守兒童甚至一年連父母電話也接不到一次,一年電話聯系一到兩次的有885萬,3個月通話一次的有1519萬。
《白皮書》指出,如果(父母)不能保證每3個月與孩子見面一次,孩子的“煩亂度”會陡然提升,對生存現狀產生焦慮,而只要保證每周1到2次的聯系,孩子的“煩亂度”就會明顯下降。
《白皮書》的調查結果還顯示,中國留守兒童心理危險系數呈現明顯的地區差異:從東到西明顯上升,其中西北地區最為嚴重,無論是“煩亂指數”(對于現狀的焦慮)還是“迷茫指數”(對于未來的焦慮)都達到最高,西南地區次之,中部再次,東部最低。
同時,還存在“性別差異”:女孩無論是煩亂指數還是迷茫指數均普遍高于男孩。《白皮書》認為,女孩發育較早,心思更加細密、敏感,更多內向不輕易表露,因此留守帶來的心靈創痛無論是深度還是持續程度都會更加明顯。
“物質”太過虛無 “健康心理建設”才是留守兒童需要的
嶄新的書包、文具、衣服……搜一搜關于“留守兒童”的新聞,我們可以看到各種公益組織、基金會、企業向孩子們“獻愛心”的活動。然而這些“物質”對于留守家鄉的孩子們來說,未免太過虛無縹緲。究竟,孩子們需要的是什么呢?
·心理問題是留守兒童最易出現的問題
我們知道,留守兒童長期生活在一個沒有爸爸媽媽的環境下,在這種殘缺甚至完全沒有的“親子關系”模式中,孩子們缺乏親情的滋養,過早的承受著成人社會中的各種壓力。據調查,三成留守兒童有自我封閉、抑郁等傾向,一半以上的孩子呈現出不同程度的心理問題。留守兒童的心理問題主要有以下幾種:
1.自我封閉,性格孤僻
2.情緒失控,容易沖動
3.認知偏差,內心迷茫
·健康心理建設需要社會多方的“支援”與“堅持”
我們前面提到的《中國留守兒童心靈狀況白皮書(2015)》中顯示,閱讀會改善留守兒童的心靈狀況,因此除了那些必需的“物質”基礎,符合孩子們心理發展的書籍同樣是不可缺少的。除此之外,留守兒童自信心、抗挫折能力、合作交流溝通的培養更加不容忽視。在大多數“潮起潮落”的關愛留守兒童活動中,如何實現持久有力的關愛或許才是最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