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俱樂部
寶媽的貼心助手

看睡相了解寶寶的健康狀況

“天天睡覺前總是要哭一場,有時候我猜想他可能是餓了,想吃奶,就喂他,可是他并不吃,似乎自己要哭累了才能睡著。”
“蒙蒙睡著后總是亂翻身,翻來覆去地動,我問了別的媽媽,別人的寶寶很少有這樣的,他是不是有什么不舒服呀?可是他太小了,還不能表達。”
“蕭蕭才3個半月,最近一陣子總愛夜間驚醒,昨天一晚上竟然醒了3次,而且每次醒來都像是受了驚嚇一樣哇哇大哭,哭得可傷心了,小臉蛋也紅撲撲的。”
睡前睡后,當寶寶出現種種讓人擔心的表現時,許多父母最關心的問題就是:“這是正常的嗎?別的孩子是什么樣兒?”
嬰兒護理專家張愛寶說:“寶寶睡覺的正常狀態應該是安靜的,呼吸均勻、神情舒適。除此以外的任何表現,都應該是事出有因。”
那么,寶寶睡前睡后的種種反常表現,究竟預示著什么呢?有哪些健康隱患,又如何處理和預防呢?小編特別針對寶寶容易出現的8種睡相,做一個全方位的健康分析:
睡相1:睡覺前煩躁,入睡后易驚醒,面紅,呼吸急促,脈搏增快,甚至超過110次/分鐘。但這樣的情況多發生在夜間,白天睡覺則很少發生這樣的情況。
健康隱患:這很可能預示著寶寶即將要發燒。或者帶寶寶到醫院檢查看有否缺乏微量元素,寶寶缺鈣時睡覺也會比較煩躁。
應對措施:細心觀察寶寶是否有感冒流鼻涕、打噴嚏、腹瀉等癥狀。給寶寶喝大量的純凈溫水。如果發現寶寶已經發燒了,可以用消毒棉蘸稀釋酒精,為寶寶擦拭身體進行物理降溫。另外,要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營養要均衡,多吃蔬菜、水果等含纖維素和碳水化合物的食物,能使睡眠香甜。
睡相2:睡覺時哭鬧不停,還不時蹬被子、搖頭抓耳,小臉發紅,體溫稍高。
健康隱患:寶寶可能是患了濕疹或中耳炎。
應對措施:及時檢查寶寶的耳道有無紅腫現象,皮膚是否出現紅點,如果有的話,及時送寶寶去醫院診治。
睡相3:睡覺后不斷地咀嚼、磨牙。
健康隱患:寶寶可能是得了蛔蟲病,或是消化不良。
應對措施:可以去醫院檢查一下,如果是蛔蟲病可用寶寶專用的驅蟲藥驅除;應該合理安排寶寶的飲食,不要一次給寶寶喂得太多,吃得過飽會增加寶寶的腸胃負擔,造成消化不良。
睡相4:睡著時四肢偶爾抖動,好像抽筋了一樣。
健康隱患:可能寶寶過度疲勞,或受了過強的刺激、驚嚇。
應對措施:避免讓寶寶在白天長時間玩耍,或是室外活動過多。不要讓大人嚇唬寶寶,講恐怖故事,或是突然做一些動作故意嚇唬寶寶玩。
睡相5:睡著后手指或腳趾抽動,且有些許腫脹。
健康隱患:蚊蟲叮咬,或纖維物纏住。
應對措施:檢查一下是否有蚊蟲叮咬的痕跡,如有應該立即為寶寶涂上專用藥膏,防止感染;如沒有,檢查一下手指或腳趾是否有小絲線、頭發等纏著。
睡相6:睡得不沉穩,翻來覆去,經常翻動身體。
健康隱患:消化不良,寶寶身體太熱,也很可能是在發燒。
應對措施:晚上睡前不要讓寶寶吃太多東西,不要讓寶寶穿著厚衣服睡覺:家長應避免給孩子蓋過厚被子、睡覺前吃得過飽。
睡相7:經常在睡著后突然大聲啼哭。
健康隱患:這在醫學上稱為寶寶“夜間驚恐癥”。
應對措施:一般是由于白天受到不良刺激,如驚恐等引起的。所以,父母平時不要嚇唬寶寶,讓寶寶在白天保持情緒平和。
睡相8:睡不踏實,老是醒來,哭一陣才睡。
健康隱患:很可能是寶寶腸胃循環紊亂。
應對措施:特別留意寶寶有沒有腹瀉、嘔吐,或進食不規律的現象。如果有,應該盡快帶寶寶去醫院診治。
嬰兒睡眠12不宜
◆不宜經常更換照看人:有的家庭因為大人工作忙,而不得不常常更換照看孩子入睡的大人,有時是爸爸,有時是媽媽,有時是奶奶,有時又換成保姆……殊不知,對不足半歲的孩子來說,往往把照看自己入睡的人視作“最親的親人”,故在心理上很難對頻繁的轉換迅速作出調整。
◆不宜睡得太晚:占相當比例的嬰幼兒之所以睡得太晚,很大程度上是因為父母晚睡導致的。據統計,我國0~2歲嬰幼兒每天睡眠時間比美國同齡孩子平均少1個小時,首要原因之一即是,孩子的父母親鐘情于“夜生活”而普遍睡得晚,孩子也由此相應縮短了晚間的睡眠時間,種種“行為性失眠”便由此發生,具體表現為:晚上到了睡覺時間仍不愿意上床,入睡時間往后拖延,或者長時間難以入睡等等。研究還表明,在行為問題上,夜間晚睡的孩子容易好斗,同時還可能伴有多動癥、自我控制能力差、精神不集中、情緒不穩定等癥狀。
◆不宜在睡前對孩子過分“在旁關照”:在讓孩子感到十分舒服的“睡前儀式”(如輕拍或按摩孩子背部,放送輕柔舒緩的音樂等)之后,家長可在孩子仍然醒著時離開。否則孩子就會習慣于將自己的入睡與家長的“在旁關照”緊緊聯系在一起,只要家長不在,他就會惱怒不已、嚎啕大哭起來。
◆不宜依賴“搖睡”:每當孩子哭鬧時,一些年輕媽媽便使出“看家本領”:將孩子抱在懷中或放入搖籃里搖晃個不停,甚至孩子哭得越兇,媽媽就搖得越起勁。殊不知這種做法對孩子十分有害,因為過分猛烈的搖晃動作會使嬰兒的大腦在顱骨腔內不斷受到震動,輕者影響腦部的生長,重則使得尚未發育成熟的大腦與較硬的顱骨相撞,最終造成顱內出血,這對10個月內的孩子尤為危險。
◆不宜摟著孩子睡:有些年輕媽媽愛子心切,喜歡緊緊摟著孩子睡覺。但這么一來,被摟著的孩子便呼吸不到足夠的新鮮空氣,吸入更多的是媽媽呼出的廢氣,對孩子的生長和健康都很不利,同時還可能傳染到媽媽的疾患。此外,摟著孩子睡還會使其自由活動的空間受到限制,甚至難以伸展四肢,使孩子的血液循環和生長發育都受到負面影響。
◆不宜亮燈睡:有的家長為了方便自己照看孩子,喜歡讓臥室整夜燈火通明。但嬰幼兒對環境的適應能力遠遠不如成年人,如果夜間睡眠環境如同白晝,孩子的生物鐘就會被打亂,不但睡眠時間縮短,生長激素分泌也可能受到干擾,最后導致孩子個子長不高,或低于正常體重。
◆不宜讓孩子俯睡:一些年輕媽媽喜歡讓孩子俯睡,還誤認為這種睡姿可以讓孩子睡得安穩,少了哭鬧,但實際上這種睡姿最不安全,因為孩子的口鼻等呼吸器官最易受阻塞,甚至導致猝死。同時這種睡姿還可能使得腸胃等消化器官受體重的壓迫而引發消化不良。
◆不宜含著乳頭或奶嘴睡:有的孩子睡覺時非得含著媽媽的乳頭或奶嘴才能入睡。這么一來,孩子每每醒來后就會下意識地吮吸乳頭或奶嘴吃奶。這種過分頻繁的進食習慣,容易使孩子的胃腸功能紊亂。其次,孩子入睡后小嘴依然被乳頭“堵”著,也容易呼吸不暢,導致睡眠質量下降,甚至可能引發窒息。此外,這種不良習慣還可能影響孩子牙床的正常發育以及口腔的清潔衛生。
◆環境不宜過分安靜:孩子一般在3~4個月時就開始自覺地培養“抗干擾”的調節能力了。然而研究表明,約有30%的嬰兒并沒有學會“抗干擾”——他們往往一有“風吹草動”便難以入睡,或在熟睡中被驚醒。其實,嬰兒自會在自然的“家庭噪音”背景下入睡,家長大可不必在房間里特意踮腳走動,不敢發出任何一點細微的聲響。否則,孩子很可能養成這樣的不良睡眠習慣:只有在人為、刻意制造的“極度”安靜的環境里才能入睡,而這種環境在現實中卻是難求的。
◆被子不宜太厚:有些家長在寒冬為了讓孩子睡得暖和,特意為孩子蓋上厚厚的被子,殊不知太厚的被子往往過重,甚至可能引起呼吸不暢。而且被子中過高的溫度反而會使孩子煩躁不安乃至哭鬧不停,同樣影響其睡眠質量。讓孩子從小就在過分溫暖的環境下入睡還可能降低人體對寒冷的抵抗力,造成孩子長大后“弱不禁風”。
◆不宜在哼唱聲中才能入睡:孩子在媽媽搖籃曲的哼唱聲中入睡自然美好甜蜜,但讓孩子習慣于只有聽到哼唱聲才能安然入夢就不宜提倡。孩子必須培養的一個良好的睡眠習慣,即:以“自然”的方法自行入睡,及醒來之后仍能“自然”地重新入睡,而不是依仗家長諸如搖晃、哼唱或喂食等“人為”的辦法來幫助他安然入夢。
◆白天不宜睡得過久:白天睡得過久的孩子大多晚上睡不好,甚至稍不如意就大哭大鬧,弄得家長夜不成眠。研究證實,晚間睡眠不足而白天嗜睡的孩子不僅生長發育比較緩慢,而且注意力、記憶力、創造力和運動技巧都相對較差。此外,缺乏夜間睡眠還會擾亂生長激素的正常分泌,使得免疫系統受損,內分泌失調,代謝出現問題,易發胖。如果嬰兒白天睡得過多,家長可以有意識地弄醒孩子,或逗他多玩一會兒,通過調整來克服“黑白顛倒”。